
作为全国新时代职业教育创新发展标杆,我市正以世界一流职业教育促进产业转型升级,通过产教融合培养大批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为智能制造提供人力支撑,赋能高质量发展。
为了让学生们能够熟练掌握焊条电弧焊技术,天津城市建设管理职业技术学院开展了现代学徒制下的校企合作模式──紧盯企业对焊接人才的需求,校企互聘包含“大国工匠”“全国技术能手”“全国技能大赛冠军”等35名技能专家组建师资团队,共同建设8个校内校外实习实训场地。“目前,我们正与天津航天长征火箭制造有限公司、中国电建集团核电工程有限公司等企业共同开发专业服务能力,力争进一步完善产业链、岗位链、能力链、人才链四链融合。”学院相关负责人说。
天津现代职业技术学院机械制造及自动化专业的学生在海鸥表业专门设置的“现代学徒制”车间里,跟随制表老师傅们进行实战操作。“我们创新了‘大师室+实训室+生产线’全程化教学路径,聘请国家级钟表大师以及一大批来自企业的技师,为学生授课。”学院相关负责人说,接下来,学院教师还将直接参与企业生产,学习企业标准,调研企业岗位能力,不断完善教学方案,培养企业所需的技能人才。
在天津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与华为公司、天津鲲鹏生态创新中心共同成立的鲲鹏产业学院,教学团队把基于国产ARM架构下,鲲鹏、欧拉、高斯DB、鸿蒙系统以及开源组件的相关技术融入教学。“如果说之前的校企合作,是以满足单一企业为主、是点对点的合作,那么现在的产业学院,则是在产业内龙头企业主导下、多家相关企业与学校全方位的深度合作,服务的是整个产业链的协同发展。”学院相关负责人说。
产业学院在职教领域不断涌现,正在成为我市不断成型的产教融合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加快传统产业和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着力提升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水平。我市职业教育开始转向产教融合“深水区”,校企共建产业学院,为实现产业高质量发展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和技术技能人才。
“目前,我们正在与相关企业共同筹建航空产业学院。建成后,学校与企业的深度融合,将让学校把航空制造类人才培养方向扩展向整个产业链,为中国智造培养更多高素质技能人才。”天津机电职业技术学院相关负责人说。